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有效融合一二课堂,促进教风学风改善

发布时间:2019-06-12   浏览次数:

(一)

外国语学院按照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努力培养以“外语+”为特色的应用型和(复语)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一方面,要通过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计,让外语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本学科之外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又不能以降低外语核心技能和轻视人文精神培育为代价。

如何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框架下,在基础阶段外语技能课程课时压缩、学分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学生外语输入不减,有效提高学生外语输出质量,并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外国语学院外语人才培养一直需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

近几年来,学院孜孜以求,努力探索,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第一和第二课堂联动、外语输入和外语输出一体的,具有外语类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新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在改进一课堂教学内容、重塑一课堂教学要求、革新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凸显二课堂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地位。

通常而言,二课堂活动统筹度和组织性不够,目标比较分散;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安排较随意,学生参与面较窄,活动缺少针对性。另外,二课堂学习有效度一般缺少有效检测。

外国语学院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对二课堂外语学习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改进。

首先,二课堂活动内容以纠正性、补充性、强化性的外语输入任务为主,包括从第一至四学期每学期若干篇的阶梯式美文背诵任务、从第一至四学期每周1-2次阶梯式听力训练任务、从第一至七学期每学期8部阶梯式英文原版阅读任务等。诵读文库、听力材料、原版书目均经过精心挑选,学院斥资为每个班级购置原版纸质书多套供学生选择阅读。


(学院图书室图书堆积的照片)

其次,二课堂作为对一课堂外语产出评估后实施的输入性干预和治疗体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制度化,实施目标更加明确,即以大的外语输入促成好的外语输出;二课堂活动组织也更加有序,内容安排更加全面。另外,二课堂活动实现全员参与,部分活动内容几乎实现自大一至大四的全程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参与面窄的局面。


(二课堂在线阅读检测场景)

第三,对二课堂活动定期测评,结果按比例计入一课堂相关课程的期末综评成绩。比如,每学期会定期对相关年级每位学生的背诵篇目进行抽查;结合学校“读百本书”活动要求学生撰写英文读书报告,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每学期利用所建在线题库,在Blackboard网络平台对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定期检测等。这样的考评加强了对二课堂活动的管理,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定监管下的形成性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度得到保证。

(三)

和所有的改革一样,新的外语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改革所遭遇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爱读书的风气很难养成。虽然对二课堂活动实施定期检测和考评制度,但调查发现,仍有很多学生疏于阅读,畏惧阅读。或不读原著,只读译本;或应付检测,浅尝辄止。

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外国语学院近期调整思路,改变以往整个年级“大而统”的课外阅读检测方式,为每个年级确定数门专业核心课程,再由这些课程的课任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按班级布置、落实、检测课外阅读;同时,大幅增加原版阅读检测在相关课程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系部二课堂调研会

(四)

外语教育教学必须尊重外语学习的规律。非母语环境中的外语学习没有二课堂足量有效的外语输入做支撑,单凭一课堂有限的课程教学,无法达成学生有高质量外语输出的教学目标。另外,外语学习不仅是掌握外语工具以及掌握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跨文化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学习。

外语教育必须伴随有大量的课外原版阅读。学生真正回归阅读,才能树立良好的学风;教师通过有效、得体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引导学生回归阅读,使学生在持续的阅读行为和体验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丰富多彩的意义和价值具备敏锐的触觉,这是外语教师的职责,是外国语学院树立良好教风的关键,是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

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完善一、二课堂联动机制,努力推动学院的教学发展和专业建设,在外语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上一条:日语系组织召开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总结大会
下一条:北京语言大学吴小璀副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