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契可尼效应】
20世纪2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蔡戈尼克(Zeigarnik)做了一项记忆实验:她要求被试每人做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半数工作是允许完成的,另外一半在被试还没完成时就被打断。结果显示,被试们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率达到68%,对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由此可见,人们对未完成或被打断的任务的记忆往往比已完成的任务的记忆要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契可尼效应或者蔡戈尼克效应。
【契可尼效应与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女生逛街时如果没有买下当时看上的那件衣服,回到家会一直对这件衣服念念不忘,后悔没有把它买下来;工作或学习上的事情如果没完成,会影响周末休息……我们总是对得不到的或未完成的事情印象更深刻。蔡戈尼克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未完成任务的不同,且这种记忆力的优势来自于一种促使任务完成的需求。
【契可尼效应与成就导向动机情境】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契可尼效应与成就动机相关,在以成就动机为导向的情境中,高成就动机比低成就动机的个体对未完成任务记忆更好。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等人在现实的成就环境中调查了该假设,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不同动机组,期末考试后,要求学生回忆考试内容。实验结果显示,契可尼效应与结果成就动机的强度呈高度相关,主要表现在结果成就动机高的个体中,是由对未完成任务的回忆差异造成的。然而,不同的回忆并不一定反映记忆的差异,卡隆(Caron)和瓦拉赫(Wallach)已经证明契可尼效应是缘于差异学习而不是差异记忆。要显示事件记忆的差异,就必须在原始学习材料的程度上保持平等。如果学生学习未完成任务的程度大于已完成任务,那么他们对这些任务的记忆也会有差异。
韦纳总结了一些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个体会被他们最初失败的任务所吸引。相反,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尤其会避免失败或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他们不太可能私下重复和记住这些项目,但结果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对未完成任务动机学习的程度要大于结果成就动机低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对未完成任务进行私下学习。这一分析表明,如果不允许个体回忆失败的任务,那么就不会显示出契可尼效应。
【契可尼效应的影响】
未完成的工作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压力。众所周知,工作或学习压力会影响睡眠质量。
克里斯汀(Christine)等人通过观察日记对未完成工作与员工周末睡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把未完成任务作为员工沉思的关键,揭示了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对59名员工进行了为期12周的日记观察,并在周五和周一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未完成的任务和睡眠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情感沉思来调节的。情感沉思(affective rumination)是一种认知状态,包含消极情感以及具有破坏性的、无处不在的、反复出现的工作想法。它区别于问题解决沉思(problem-solving pondering),后者是对特定问题或先前工作的一种长期思考,包括如何解决或改进它,但不涉及以情感沉思为特征的消极情感过程。此外,超过3个月的未完成任务的数量比急性期未完成任务对员工睡眠的影响更大,即3个月以上未完成的任务越多,周末睡眠受损的概率就越大。
【解决之方】
为了减轻工作或学习压力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把任务分解成子任务或子目标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员工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来自与工作无关的想法。为了避免情感沉思,哈恩(Hahn)等人提出了通过培训来学习如何从工作压力中恢复。在培训时,使用了索恩塔格(Sonnentag)和弗里茨(Fritz)提出的四种康复体验:心理超脱(psychological detachment)、放松(relaxation)、经验获得(mastery experiences)和控制(control)。心理超脱是指在精神上脱离工作,精神上的关闭可以让你远离与工作相关的想法;放松是指与低交感神经激活相关的心理体验,如冥想等其他的放松练习;经验获得包括与挑战和学习相关的经验,典型的例子包括运动、学习活动或志愿者工作,工作之余的放松和获得的经验会产生积极的情感状态,补充个体的情感资源。控制指的是自主的体验,在工作之余,它允许人们把时间花在最适合个人喜好的活动上,并减少那些有压力或与个人目标不一致的活动。
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谭琳琳:契可尼效应:一种记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