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张莲、潘宇航
团队负责人:奚瑜蔓
团队成员:
林婷、陈国香、季诺诚、骆冉、钟美玲、胡镜瑶、李欣雨、陈彦林

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植青年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联合本科生第四党支部组建“星火青言·红韵新声”实践团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本次实践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核心,把握红色资源,通过集体行动与自主调研相结合,融合仪式教学、专题授课、情景体验、互动访谈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交互式、全景式的学习中触摸历史温度,淬炼青春底色。

缅怀先烈,铮铮誓言铭初心。云幕低垂,苍松翠柏掩映间,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数百名青年学子心怀崇敬与追思,踏着庄重的步伐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敬献花圈后,全体成员肃立默哀。实践团成员林婷作为学生代表,带领大家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的誓言在陵园上空回荡,与先烈的英魂隔空共振。




专题教学,深悟精神汲力量。钟国华老师以《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为题,生动讲述了“革命摇篮”从艰难创建到星火燎原的壮阔史诗,深刻阐释了“坚定执着追理想”这一精神丰碑的铸就历程。宋留清老师主讲《学会和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结合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调查实践,勉励青年学子弘扬求真务实作风。“高地薪火”宣讲团开展国防教育和卫国戍边宣讲,强化国防观念,树立底线思维。课堂上,同学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课后,实践团还组织了知识竞答与主题辩论、分享会,进一步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情景再现,重铸军魂悟真知。“秋收起义受挫,部队减员、士气低落,如何在绝境中重塑军魂?”一场生动的“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给出了答案。授课老师杨思带领大家回溯风云激荡的历史,重点解析“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等制度创新,并指导大家组建“红军连”——选举士兵委员会成员、设计班旗、唱响班歌、练习队形,在团队协作中凝聚精神。此外,实践团前往井冈山博物馆、红军造币厂,深化时代认知。在荆竹山雷打石前,党支部书记潘宇航带着大家重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诞生情景。

家风传承,薪火赓续学榜样。革命后代赵进军、刘玉平老师深情讲述了父辈的初心故事与家风传承。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再现了革命先辈在峥嵘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这堂特殊的“家风课”让大家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这是最生动的教材,将珍惜当下,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旧址寻踪,感悟坚韧砺品格。在小井红军医院,斑驳的墙壁与简陋的器械,无声诉说着红军战士们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与伤痛顽强斗争的坚韧精神,敬佩之情在每个人心头涌动;在大井朱德、毛泽东旧居及八角楼,革命领袖们曾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陈设极其朴素,一桌一椅尽显艰苦奋斗本色。大家驻足凝望,聆听历史回想,体悟革命先辈在困苦中仍心怀天下、矢志奋斗的伟大情怀;在黄洋界,追忆战斗烽火,共同朗诵毛主席《西江月·井冈山》,汲取力量。




沉浸体验,穿越时空感艰辛。“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让全体成员感到新奇。团队成员们踏上了模拟行军路,在茅坪镇坝上村重走崎岖的挑粮小道。踩着湿滑的山路,大家相互扶持,克服困难,真切感受当年红军战士们负重行军的艰辛;中午,在老乡家中亲手烹制红军餐,了解老区发展,体味“军民鱼水情”;编草鞋环节,同学们认真学习传统技艺,感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红军自力更生的精神;报告厅内,学员们学唱红歌,激昂的旋律不断回荡,唱出了大家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决心。
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莲指出,青年学子们在革命圣地触摸历史脉搏、感悟精神伟力,实现了思想的升华与精神的淬炼。学院将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引导更多青年在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把井冈山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讲好红色故事,在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这堂深刻而鲜活的 “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们收获满满,完成了一次精神淬炼。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井冈山革命历史,更在亲身体验中传承和弘扬了井冈山精神。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让信仰之光照亮青春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