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第六届“学涯外语”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1-12-06   浏览次数:

2021年12月2日,我院在108报告厅隆重举行第六届“学涯外语”学术年会。学术年会是我院为提升科研品质、浓厚科研氛围、促进科研交流而展开的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活动,也是我院着力打造的“学涯外语”科研品牌中的重要一环。因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我院首次尝试校外发言专家线上作报告、校内师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方式开展此次年会。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范祥涛教授及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于珏副教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作线上主旨发言。外国语学院院长黎昌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景、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曹道根、外国语学院副书记李颂、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小龙出席此次会议。院长黎昌抱教授致开幕辞,全院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加本次会议。

2日上午,曾艳钰教授作了题为“美国主要文学奖的变化与当代美国文学的发展”的主旨发言。曾教授以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三大美国文学奖为切入口,依次介绍了三大奖的宗旨、评选标准及部分获奖作品。指出三大奖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美国文学史,每部获奖作品都反映了美国特定时期内的焦点问题。然后曾教授简述了当前美国文学奖的研究方向,并与其他文学奖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她指出目前文学界对美国文学奖的研究仍停留在奖项本身,还未上升到获奖作品及其作者,学界对美国文学奖的关注度仍然不够。最后,曾教授阐明了美国主要文学奖设立对美国文学、美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多角度研究美国文学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了解美国文化、经济和政治形态。

范祥涛教授以“新时代翻译研究新使命”为题作了一场信息丰富、视野开阔的主旨发言。范教授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翻译研究需要做出理论上的突破,翻译研究者应关注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基此,范教授建议研究选题应关联中国主题,如海外汉学研究、海外华裔作家研究、海外中国形象研究等,讲好中国故事。在翻译研究方法方面,我们应增强研究的方法论意识,追求更加科学化的研究方法。最后,范教授以“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原型转喻英译的思维模式研究”作为翻译意义转移研究案例,强调翻译内部转换的研究可以运用语言学方法,力求翻译研究更加科学化,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于珏副教授作了题为“语言节奏构成要素的语音特征分析与阐释”的主旨发言,探讨了语言学家、语音学家以及言语工程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即语言节奏的本质问题。她指出,节奏究竟是什么,如何从言语感知和言语产出定义节奏,这一问题并不容易解答。于博士首先围绕节奏的构成要素,分别从语音特性以及声学测量两方面对节奏进行阐释;而后针对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有关节奏的描述性研究,她进一步阐述了在节奏测量中各种模型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多个问题,指出这些模型事实上并没有捕捉到节奏的全部本质,即规律性、复现性及交替性。最后,于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科学、更微观、更多维度的节奏测量模型,并讨论了未来节奏的研究方向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2日下午分组讨论环节中,各分论坛教师和研究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就所研究的话题进行汇报交流。其中,学生组分论坛中教师即时点评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启发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上一条:关于做好2021-2022学年秋学期研究生期末考核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涯外语读书会”活动预告(第11期第8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