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绘芳华|述忆家国·初心不渝①:探寻濮家社区基层治理之秘诀

发布时间:2025-08-10

指导老师:郭春娟

实践团负责人:章静怡

团队成员:穆荣、柳思伊

这个暑假,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述忆家国·初心不渝”实践团的同学们穿梭于濮家社区的各个角落,这是述忆家国”红色口述史育人工作室组织同学们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走进杭州濮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益助残街、社区烈士纪念馆等场所,挖掘“四二六”十二烈士等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故事,记录公益助残街的暖心事迹,探寻社区基层治理的秘诀。实践团成员还主动加入濮家社区坚守了23年的凉茶摊志愿服务行列,在为居民送上夏日清凉的同时,感受民生服务的温度,体悟社区中代代相传的奉献精神,让青春力量在红色传承与爱心实践中焕发别样光彩。

一、濮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温暖交融的民生空间

在濮家社区副主任张妍宁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濮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习了濮家社区打造“幸福邻里坊”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社区的民生小事即是幸福大事,真切感受到了其中的便民温情与文化活力。实践团成员们注意到,一楼咖啡厅特意设置冰柜,备有各色棒冰专供居民解暑,三楼文化空间功能齐全,舞蹈室、合唱室窗明几净,多功能教室内藏书丰富且可免费借阅,充满童趣的设计与实用服务巧妙融合。

濮家社区布局建设了集残疾人就业、共青团公益、便民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内容为一体的融合性公益助残一条街,实践团成员漫步在充满爱心的助残街,参观了助农产品展,近距离观赏了残疾人制作的衍纸作品、特殊群体设计的漆扇与扎染玩偶等手工艺品。这条街不仅彰显了匠心,更通过公益项目传递了温情,实践团成员切实体会到了民生实事项目的精细与暖心,看到了公益事业的无限可能。

二、 濮家社区烈士纪念馆:铭记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穿过居民楼,探寻濮家社区的红色历史底蕴。“四·二六”事件是杭州解放前夕的一段悲壮历史,那些曾经传播革命思想的进步青年,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通过印发《金萧报》、组织学生运动等方式唤醒民众,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血洒黎明”的英雄赞歌,为杭州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纪念室通过历史实物、影像档案等展陈形式,系统呈现了十二烈士的革命轨迹,展示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

实践团成员集体学习了“四·二六”十二烈士事迹,驻足查看了沈国英同志的回忆手稿,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实践团成员们还留意到孩子们的手抄报展板,畅想了暑期小学生志愿者讲述英烈故事的场景,深刻体悟到红色基因跨越时空、代代相传的强大力量。

三、探访濮家社区凉茶摊:23年坚守,传递邻里温情

实践团成员专程探访了已连续23年在盛夏准时开张的免费凉茶摊,为凉茶摊老人拍摄记录公益口述故事。在摊位前,队员们主动协助81岁的王惠玲换洗玻璃杯,为来往的居民倒凉茶。

凉茶摊前,外卖小哥、保洁员、过往居民和经营户络绎不绝。“每年都想着这一口。”家住范家社区的张连福买菜回家,特意绕路来凉茶摊喝了一杯;环卫工人郭淑英拿出了保温杯:“帮我灌一瓶,带着喝。”王惠玲心里还印着不少“熟面孔”的习惯:“比如社区收废品的彭师傅,上下午都会来,每次只喝凉白开。”

当问到王惠玲为何多年来顶着酷暑坚守,王惠玲却笑着说,“家人时常抱怨,不让我来,他们让我高温天呆家里吹空调,但是我现在还能发挥余热,那些快递员、保安等街坊邻居高温天非常辛苦,我只想在大热天给他们递上一口清凉。”无论酷暑高温,还是刮风下雨,23年来王惠玲的这份坚持从未中断。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这坚持的背后,是一份跨越时光的温情,而那一杯杯带着药香的凉茶,正将这份邻里间的爱意悄然传递,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

本次实践活动受到浙江卫视、钱江晚报等媒体的报道。


下一条:“语”绘芳华 | 述忆家国·红星领航①:为英烈后代记录口述史